校园文化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打造“重走转战路”文化品牌 绘就校园文化主色调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7日 09:32 点击:[]

榆林学院根植转战陕北的红色文化,立足“中国梦”的时代价值,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以多维度、多平台、多手段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组建红色社团,开展以“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实践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拓宽大学生成长成才路径,服务榆林地方社会文化建设,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

一、目标与工作思路

学校紧密围绕“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深入开发榆林本土红色资源,尤其是党中央和毛泽东转战陕北的红色资源,厘清历史脉络,挖掘其蕴含的革命传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通过实践教学、课堂推广、社团活动、假期实践、师生调研等形式,以继承、弘扬转战陕北精神,彰显时代价值为主题,展开鲜活的理想信念教育,使校园文化建设既根植于厚重的红色文化,又立足于“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之中,实现了历史记忆与当代价值,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有效结合,探索出一条师生参与,人人共享的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

工作思路: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托学生社团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对转战陕北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二是统筹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用自主、体验等方式触摸转战魅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是调动教师对红色资源开发研究的积极性,用实际行动来服务地方建设;四是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教学科研成果,掀起校园文化建设新高潮。

二、实施过程与方法

(一)组建红色社团,搭建大学生红色教育平台

2009年6月,在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思政部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以“学习经典理论、追求科学真理、弘扬实践精神、塑造有志青年”为宗旨的红色社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成立。学社的成立为继承和发扬榆林地方红色文化,助力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十分重视社团的发展,专门指派两名思政教师指导社团做好品牌建设,制定《青马学社理论学习制度》,建立青马学社网站,在网上对青年学生进行理论答疑与指导,由思政部专职教师和各院系专家教授辅导的坚持两周一次的经典理论学习从未间断。以每年五四青年节和建党纪念日为契机,走访老党员、老战士,聆听、搜集转战陕北的历史故事,并以展板等多种形式将其呈现,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学社同学全程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策划、参与“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主题实践活动。从2012年起每年11月组织“延安行”活动,与延安大学等兄弟院校红色社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社自成立至今已培养核心会员300多名,覆盖全校69个本专科专业,尤其深受理科专业学生青睐,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社会,青马学社已发展成为我校最具特色、最有创造力的大学生学习型红色理论社团,成为奏响社会主旋律,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二)开展“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

2012年以来,学校开展“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主题实践活动。实践服务队沿着当年毛泽东和党中央转战陕北走过的路线,重温这段艰辛的革命岁月。在追寻历史记忆,深刻感悟转战陕北伟大战略意义的同时,为当地老百姓带去精彩的文艺节目,宣讲国家兴农、强农、惠农政策,开展义务支教、支农活动,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沿途百姓的热情接待。这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榆林范围内尚属首家,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内涵与身体力行的实践意义,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毅志品格,坚定了理想与信念,为榆林各大院校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树立了标杆。

2012年,由5名教师5名学生组成的实践服务队奔赴靖边、安塞两地,深入小河、青阳岔、天赐湾、王家湾等革命旧址进行调研,历时5天。2013年,由6名教师22名学生组成的实践服务队奔赴延安、绥德、清涧、佳县、米脂等地,深入枣园、杨家岭、王家坪、枣林则沟、郝家桥、神泉堡、朱官寨等革命旧址进行调研,历时7天。实践服务队分工明确,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参观革命旧址,慰问访谈老党员,走访当地政府,举行校友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实践调研服务活动。每天的实践活动都会以简报的方式及时在思政部官网和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官网上发布,官方微博、微信同时记录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两次主题实践活动已发布简报20多篇,微博、微信500多条,浏览量上万人次,榆林新闻网、榆林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

2013年实践服务队将转战路上搜集到的革命故事汇编成册,编著《站在最广大劳动人民一面——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开展群众工作故事集萃》一书,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赞赏,已被纳为榆林学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沙泉》学刊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成果载体,大量刊发了学生重走转战路及校内推广的活动图片、口述材料、理论文章等。自创刊以来已发行4期,共刊载文章145篇,成为汇集学生思想与智慧,锻造校园文化的创新平台。

(三)师生共同参与,推进地方红色文化研究

学校师生积极挖掘榆林本地红色文化,尤其加大对转战陕北历史的研究,勇当地方红色文化的参与者、体验者、研究者、受教育者。近三年来申报各类红色文化项目11项,其中省级1项(“革命老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景体验’模式探索研究——以‘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为例”),市级1项(“榆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校级9项(“毛泽东在杨家沟时期的军事策略思想研究”,“毛泽东在杨家沟时期的革命理论创新研究”,“利用陕北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教师结合本土红色历史文化,开展鲜活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智力支持。

学校与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合作,抽调专家教授承担《中共榆林历史》基本著作的编纂工作。目前已收集整理到大量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的珍贵档案材料,预计2015年出版发行《中共榆林历史》2卷本,将填补榆林党史研究空白,为服务地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第一手、翔实的历史资料。

(四)以红色教育为主题,贯穿校内校外两个课堂

红色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学校依托陕北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优质的红色革命资源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经济资源,建立了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绥德习仲勋纪念室和靖边小河纪念馆、榆林市展览馆等实践教学基地,并将毛泽东和党中央转战陕北沿线驻地整体纳入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统筹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拓展实践教学路径,以点带面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参观、学习、考察红色基地的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触摸历史痕迹,聆听转战足音,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走近社会,贴近现实,深入了解榆林本土红色文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近三年来,参与校外实践学生虽已达3000人次。

课内推广,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受众面。每次校外实践结束后,以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为代表的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将校外实践教学的成果和转战路上的收获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学习和内化教育。各班级在思政教师的组织下由参与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代表制作PPT进行汇报,让未能参与校外实践教学的同学也能够得到启示与教育,更让转战精神所蕴含的时代价值能够被大多数同学所了解,极大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认同度。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

(一)校园红色文化蓬勃发展,唱响时代主旋律

在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和“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暑期实践活动的感召下,红色社团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校园红色文化蓬勃发展。国旗护卫队是在转战陕北精神的指引下,由校学工部指导,学生自发组织,以护卫国旗为使命、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发扬吃苦耐劳的革命传统,力求展现我校大学生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和各院系的升旗、降旗仪式及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已经成为学校里特色鲜明、吸引力十足的红色社团,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赞誉。师生们积极投身校园红色活动,自觉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认识,营造了欣欣向荣的校园红色文化新气象,唱响时代主旋律,努力为实现榆林大学梦拼搏奋进。

(二)拓宽学生成长路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自主、体验,多维度、多平台、多手段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教与用脱节的弊端,使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教学实效性,激发他们对本土红色文化兴趣,尤其是对转战陕北历史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增见识、长才干。校内入党学生人数已达2018,占全校学生总数21%。2012年“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主题实践服务团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013年再次荣获标兵团队称号。实践团成员生科院大二学生王鹏飞被评为2013年度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实践团学生所写论文:“红色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榆林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为例”,“浅析跨专业考研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以榆林学院跨专业考研群为例”,“试论抗大精神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其中“浅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转战陕北过程中的丰富与发展——以三战三捷为例”获得2013年度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论文。

(三)引领红色文化潮流,服务地方建设和发展

近年来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榆林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挖掘研究工作,引领红色文化潮流,以实际行动来服务地方建设和发展。多名教师被聘为榆林市“一线一馆两园六景”建设专家顾问,为打造榆林“陕北革命策源地、中国革命转折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献计献策。积极参与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烽火塞上——习仲勋在榆林》画册出版发行工作。4名教师被聘为榆林市委宣传部红色文化宣讲团首批专家。近三年来发表:“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以榆林学院‘重走转战路服务黄土地’为例”,“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之初探——以榆林学院为例”等地方红色文化建设文章20余篇。在榆林市委“中国梦”理论宣讲优秀稿件评选活动中,3名教师囊括一、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