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旧版资料>>媒体榆院>>正文

【榆林日报】校地合作结硕果 携手共赢谱华章

2015年11月27日 09:05  点击:[]

——榆林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纪实

各级领导关心“产学研”合作工作

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大会在榆林学院举行

副市长马秀岚与榆林学院党委书记高延龙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榆林学院院长赵红星赴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

陕西榆林三创大赛在榆林学院成功举办

榆林学院与榆林市工商联签订产学研协议

2014年5月,由榆林学院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发起,联合陕西省内12所高校和150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了“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

2014年6月,联合市科技局成功举办榆林市第一届创意、创新、创业大赛;

2014年11月,与陕西有色集团、陕西粮农集团和榆林能源集团等多家省属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5月,作为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在北京参加了该联盟的成立大会;

2015年7月,作为常务理事单位加入中国产学研促进会;

2015年11月,荣获“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榆林学院坚持“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高校依托行业、立足地方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和机制,以人才为支撑,以服务地方为己任,通过优化科研管理服务体制、打造特色科研平台、搭建校企合作纽带,不断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高校科研与地方产业全方位、多层次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健全机制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

面对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榆林学院将产学研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组建了由校长牵头的“推动产学研工作小组”,并在科技处专门成立了合作科具体负责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在产学研合作工作方面的协调与配合,为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由科技处、各二级学院、市科技局和市工商联联合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重点面向能源化工、现代农业,努力推进煤化工技术研究、榆林区域经济研究、陕北民俗与方言研究、陕北生态恢复与重建等10多个地方重大专项,着力打造与政府、企业、院校等多个机构合作的研究平台,推动地区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规范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方面,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强调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执行的严肃性和结算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学校相继制定了《榆林学院产学研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榆林学院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榆林学院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科研行为,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凝练科研方向 打造特色平台

近年来,榆林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加强产学研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科研平台。其中,建立了陕北文化研究中心、能源化工研究中心、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榆林经济研究中心等9个研究机构,建成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0个、市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目前,正在全力申请打造“国家级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陕北生态恢复与重建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

在这些研究平台支持下,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600余项,经费3500余万元,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与奖励,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对行业、区域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中,“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分子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已成功推广实施,范围覆盖榆林市、延安市和鄂尔多斯市,推广应用猪100万只以上,直接经济效益1200万元,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小粒煤低温干馏及干熄兰炭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至榆林、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从根本上解决了小粒煤煤干馏节水关键技术,推动榆林兰炭产业洁净技术等的发展,为在该类地区煤炭清洁转化、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关键问题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广应用于30多个煤化工企业,直接经济效益在5.2亿元以上,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标准化舍饲羊场建设及配套高效养殖技术”,推广应用至榆林、延安和山西吕梁地区,从根本上解决了舍饲养羊的关键技术,推动羊场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在该类地区封山禁牧、舍饲养羊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广应用羊子500万只以上,按每只羊增加养殖效益50元计,直接经济效益在2.5亿元以上;“定边湖盐可持续发展研究”推广应用于榆林周边地区,从根本上为定边盐湖可持续开采奠定基础,推动了榆林盐业产业的创新与转型发展,直接经济效益在1.3亿元以上,获榆林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小杂粮降水生产”、“沙漠高速公路风沙防治技术与景观设计研究项目”、“动物疾病诊断”、“白绒山羊育种技术”、“沙区植物利用”等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市科技局的扶持帮助下,今年9月,由榆林学院屈雷教授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南京大学,在绒山羊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19只活体基因编辑陕北白绒山羊羔羊,形成目前国内最大的基因编辑绒山羊种群。

这些成果的获得标志着该校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进一步践行了榆林学院“立足榆林、服务榆林”的办学理念。

打造立体模式 加强社会服务

榆林学院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服务地方和企业科技创新为目标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多维立体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校企合作纽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学校先后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关村软件园、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陕西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5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30多家企业共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与技术研发平台。

2014年,由榆林市水务局—榆林学院共同建立的“沙棘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沙棘资源产业化和产业链延伸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科学问题和制约瓶颈进行协同攻关、集成突破,对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起到促进作用。

2015年,由榆林学院和榆林市工商联共同组建的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既搭建了高校与非公企业交流平台,又为地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非公企业与高校最终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双赢,走出产学研三位一体、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政校企合作发展的新路径。

近期,由榆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牵头,联合榆林学院、市科技局、市能源集团公司等单位共同筹建的榆林煤化工产业升级技术研发中心,一方面为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另一方面整合能源化工科技力量,实现关键技术由实验室向中试阶段、产业化阶段的转化,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校企“联姻”谋发展 协同创新结硕果

十指再强也不如拳头有力。2014年5月,由榆林学院和榆林市政府共同发起,榆林学院作为理事长单位,联合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12所院校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等150多家企业单位,共同组建了“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该联盟作为陕西省第一个产学研合作联盟,标志着我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已经形成,将为榆林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为了充分发挥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作用,2014年以来,由市科技局、榆林学院联合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各理事单位和我市科技型企业共同参与的“陕西榆林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榆林科技资源统筹专场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对全面提升地方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中,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以“小众创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共计吸引了西安交大、西工大等省内13所高校的500多名师生参加,收到参赛作品1800多件,推荐2件参加了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加快形成“小众创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榆林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实现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

构建人才高地 引领科技发展

为了进一步培养适应地方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签订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协议,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到企业一线去,主动寻找科研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合作机遇,实现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学校先后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和陕西延长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师资培训机制。截至目前,150名教师通过不同方式的实践锻炼,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强化校企协同机制”的文件精神,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榆林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正在筹建“中关村软件园—榆林学院创新创业基地”,该基地将会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的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为创立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学校共先后引进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培育“三秦学者”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1人、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3人、榆林市青年科技奖14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2人、校外兼职硕导2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2人。同时,学校有5名教师被聘请为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3名教师被聘请为榆林市各界人士联谊会会员,13名教师入选“榆林市科技特派员”、3名教师入选“榆林市科技直通车特派员”,在当地产业行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推进基地建设 提升合作水平

学校通过校企产教基地建设,推进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的良好氛围。学校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大力整合校内的教学资源,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多年来,学校积极与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多层次和多渠道的联系,建立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30余个,如华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陕西有色金属控投集团、榆林能源集团、陕煤陕北矿业公司、陕西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保证了各类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其中由榆林学院和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亚华煤电集团锦界热电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2个实践教育中心被授予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的“煤化工实训基地”是我国目前首套全流程煤制甲醇实训工厂。

同时,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的理念,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先后参与或承担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4)”——陕西省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学科技能提升培训和高中教师省级培训项目、榆林市供电公司业余党校培训班、榆林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榆林市导游员培训班、畜牧兽医培训班、榆林市盐业系统管理人员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动员教师深入一线了解生产需求,开展了“机关党员进社区、服务基层”活动,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排忧解难。

文/闫景

文章来源:榆林日报第二版专版

文章地址:http://szb.ylrb.com/html/2015-11/23/content_32743.htm

上一条:【榆林日报】图片新闻:榆林学院举行“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榆林学院:陕北白绒山羊育种取得突破性成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