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党委书记张新柱为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7日 19:50 点击:[]

11月5日,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深化学校事业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党委书记张新柱作专题辅导。他强调,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持续下功夫,统筹推进首位发展、抢位发展、错位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康伟主持,副校长张晓,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劲波,副校长闫龙、马亚军出席。

张新柱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结合起来,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学校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追赶超越,切实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和办学治校能力,着力培养胸怀天下、身怀一技、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时代新人。

张新柱以自身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为切入点,强调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更加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全校党员干部要带头当好改革行动派实干家,以追赶超越的实干实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要扬起高等教育的龙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频共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榆林学院作为地方高校,要因地制宜,扎根榆林,改革创新,艰苦创业,紧扣高质量,坚定转型应用型高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张新柱指出,经过三年多的追赶超越生动实践,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实施了人才强校第一战略,引培并举,很好地解决了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的难题,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二是追赶超越新机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绩效改革为突破口,深入开展“跑三”“三晒三看”,赋能高质量发展。三是“结硬寨、打呆仗”,对标对表,攻坚克难,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百年学府换新颜,我们现在更有底气、更有雄心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三年多的追赶超越学校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从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发展目标来看,依然存在转型不力、质量不高、理念不新等三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要科学处理好高质量发展的“三对”关系:一是处理好学校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精神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学校发展和服务支撑榆林快速发展的关系。

张新柱强调,学校在科学处理好“三对”关系的前提下,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追赶超越,主动顺应潮流。统筹推进首位、抢位、错位发展策略,探索地方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榆林学院贡献。

坚定首位发展,是一种根本性发展策略,就是要坚定“本”理念。首位就是要放在发展的第一位。首先要抓好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守育人初心,树牢一流目标,围绕"固本扩硕更名申博"四项重大任务,办好产业学院,实施“五乐育人”,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着力培养有大用的人、有情怀的人、有情趣的人;其次是守护好西北革命策源地这个根脉。成立西北革命策源地研究中心,聚力做好西北革命策源地生成、历史经验研究,发挥好国家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挖掘好这座红色历史金矿,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第三是厚植好大学精神这个根魂。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特征风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大学之大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要坚守好科学探索、真理求索、严谨治学、尊师重道、学术浓厚、人文荟萃、奋斗青春的特质。要展示出大学的自信、气度和精神,发挥好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治理作用,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四个尊重”,让广大教师成为培养人才的“四有好老师”和名师大家。

积极抢位发展,是一种竞争性发展策略,就是要树牢“先”的意识。不争先难以领先,不抢位难以进位。“抢位”强调提前布局,要求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规划。首先是聚焦应用型。要主动求变,持续在应用型上发力,在学科的转型、专业的转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服务能力的提升上积极探索,先立后破,变赛道换道超车,在“新赛道”上赢得先发优势;其次是聚焦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重塑教育形态和推动创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我们要顺应潮流,迫切需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以及评价方式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变革,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同时,也要深刻认识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要“未雨绸缪”进行改革,与时俱进,确保学校行稳致远;第三是聚焦国际化。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发展路径,高校的开放办学程度直接影响其办学水平和未来发展空间。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更要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和创新资源,把国际化优势嵌入办学全过程。将国际化发展以及开放办学作为一种理念和发展战略,坚持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积极主动的姿态,在开放环境中凝聚优质办学资源、创造良好的育人条件。立足榆林,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大力从学科引智、学生联培、科研合作、海外访学、人文交流五个方面设计项目,助推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治校水平。

善于错位发展,是一种差异化发展策略,就是要做好“特”的文章。要因地制宜,在发展全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利用比较优势发展自己。

首先要本土化发展。立足榆林自然资源禀赋和人文社会资源,牢牢树立“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理念,围绕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榆林大学,始终以发展榆林为己任,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导广大教师和研究生深入到榆林的厂矿车间、田间地头,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搞研究、做课题,扎扎实实为榆林实现“三大目标”做好服务支撑。积极发挥“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作用,肩负好理事长单位“领头羊”职责,加强与联盟高校的交流合作,培植凝练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区域内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促进教育要素流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其次要特色化发展。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点。聚焦“三文”(赓续百年读书报国红色文化教育血脉、传承陕北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弘扬陕北革命文化),做好西北革命策源地研究中心、陕北文化旅游研究院、陕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陕北民歌学院等教研载体建设。聚焦“三黄”(坚守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做强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北旱区作物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土高原饲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钱学森沙产业陕西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榆林现代农业产业学院等平台建设,推进与冯起院士团队深度合作,共建院士工作室。聚焦“三化”(锚定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做优能源陕西实验室、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高容量储氢材料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北现代能源化工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设,充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合作机制,聘用三位国家级人才担任化学与化工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院长,推动三个学院高质量发展。紧密围绕能源化工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榆林高等研究院创建。

第三要差异化发展。根据国家高校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自觉转换赛道差异化发展,不仅要和高水平大学差异化发展,和同类院校也要实现差异化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围绕地方需求,按照一所二级学院对接一个企业,建好建优现代产业学院。把已经获批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学院,按照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标准打造。加快构建乐讲铸魂、乐读启智、乐跑强体、乐唱育美、乐劳塑品的“五乐育人”体系,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榆林学院品牌”。进一步深化适配我校实际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大力推进追赶超越,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最后,张新柱对参加研讨班的干部提出要求:要严肃学习、要严格考勤、要严于律己,要静心学、专心学、用心学,要学出高度提高政治站位、要学出深度理清发展思路、要学出效度推进追赶超越,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努力交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榆林学院新篇章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