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群众新闻】助力秦创原建设 展现榆林高校担当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2日 10:14 点击:[]

“‘科学家+工程师’模式是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不仅能鼓励企业参与技术研究,还能让智力资源精准响应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技术需求,将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生产力。”3月27日,榆林学院校长教授许云华说。

近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入选名单,许云华成功入选并获得30万元经费支持。这是我省首批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也是榆林学院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助力秦创原建设的生动实践。

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是指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人才(科学家)为核心,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工程师)协作为基础,以企业或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以攻克产业重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科技企业为目的,形成科学家与工程师相对固定合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科研(产业)创新团队。

“这种由企业工程师提出技术需求,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模式,可以持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近年来,为解决榆林市产业“卡脖子”问题,许云华长期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足迹几乎遍布榆林各大型工业企业。

许云华率先与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同企业工程师王树宽组成了“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对接机制,研发攻克煤基有机液态储氢材料关键技术,探索和打造集开发、咨询、设计、加工、安装、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打造‘科学家+工程师’团队的实践,是我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的一个缩影。”许云华告诉记者,当前和神木市东风金属镁有限公司、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等深入开展合作,旨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榆林学院将持续在打造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科技经纪人、“新双创”在内的“三支队伍”上发力,优化创新生态,围绕榆林市主导产业难点痛点、前沿技术,进行“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群众新闻

文章链接:https://xzzsx.sxdaily.com.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9522684